揭秘谷歌最神秘部门:X实验室,一年烧钱40亿,却诞生了全球最疯狂的
日期:2019-01-27 浏览量:1005
科技巨头谷歌也有这么一个神秘的部门:Google X 实验室。2013年之前,外界对这个地方的描述是:
1.机密程度堪比CIA
2.位于美国旧金山的一处秘密地点
3.仅少数几位谷歌高层掌握情况
直到2013年,X 实验室接受了美国彭博社的采访,才最终揭开了里面的秘密。
「X 实验室总部:(原山景城梅菲尔德购物中心,门口的小黄车是认真的么?)」
这就是强者的世界吗?
不,实际上这里只是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购物中心,开业20年后商场倒闭,在谷歌接手前这里就是个普通办公楼。
「拉里 · 佩奇(Lawrence Edward Page)」
2005年,谷歌的创始人之一拉里 · 佩奇和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塞巴斯蒂安 · 特伦(Sebastian Thrun)首次碰面,俩人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前景一拍即合,顺势结成了好友。
「塞巴斯蒂安·特伦(Sebastian Thrun)」
随后特伦带着他的学生,于2009年去谷歌开始了无人车的研究。这个项目,就是目前已经从谷歌独立出来的,著名无人驾驶公司Waymo。
(Waymo与捷豹合作的自动驾驶版SUV)
没错,谷歌才是全球最早尝试自动驾驶的互联网企业,Waymo之后各大科技公司才陆续开始这项研究。
(waymo无人驾驶汽车公路测试)
当时因为Waymo项目进展速度太快,谷歌的两个创始人佩奇和布林打算将这个项目拓展为一个完整的实验室。
而实验室的定位,就是打造出像科幻片《星际迷航》里一样的技术。
2010年,谷歌 X 实验室正式成立,位置就选在了刚才的那座建于上世纪的购物中心,名称里的“X”代表变量,也代表这里将出现的一切未知事物。
虽然 X 实验室的神秘感比神秘事务司差了点,但这种扫地僧般的克制,似乎更容易让人高潮。
从此这座稍显破旧的3层办公楼,才真正成为了强者的世界。
这里可以说是谷歌内部最核心的前沿技术实验室,为了打造它,谷歌从全球高科技公司、高校和科研院所挖过来各种顶级专家,其中就有特伦的得意门生阿斯特罗·泰勒(Astro Teller)。
(留着山羊胡的暴躁老哥)
泰勒在卡耐基梅隆大学读的人工智能,博士学位,除了科学家他还是企业家和作家,曾创作过两部非科幻小说。而他的祖辈有氢弹之父爱德华·泰勒,还有曾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数学家Gérard Debreu。
(X 实验室掌门人泰勒)
2012年泰勒的师傅特伦在 X 实验室的项目完成后,离开谷歌独立创业,实验室负责人的工作就交给了泰勒。
关于这里的一切秘密,泰勒都直接向谷歌两位创始人汇报。
与专注软件开发的 Google Lab 不同,X 实验室致力于研发各种“科幻级”硬件,比如外界一直传言的太空电梯,尝试用巨型电缆将地球和轨道空间站连接起来。
实际上,太空电梯项目在 X 实验室内并没有真正执行,但官方也没有明确表示项目不存在。
它更像是一个图腾和梦想,让大家对此猜测,并保持好奇。
除了太空电梯还有更玄学的,瞬身移动,X 实验室希望借助某种设备,让物体分解再在另一个地方重组。
但最终因为技术和伦理的限制,这个项目最终也没有执行,但有趣的是,X 实验室也许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鼓励、甚至要求定期探究荒唐想法的组织。
移动住房单元、冷核聚变、海水燃料等等...
这里很像一个世界级的智囊团,每个成员骨子里都有即兴表演的天分,面对一个荒诞的点子,他们先会蹦出各种疑问,当没人再继续问了,就先行动起来试试看。
2012年,X 实验室的第二个明星项目问世:谷歌眼镜。
(造型实在太梦幻了)
谷歌眼镜是一个头戴式计算设备,能拍照片、拍视频、发邮件、接打电话等等,并且只要转动眼镜就可以完成操作,画面会通过投影投射在你的眼球上。
(谷歌眼镜操作界面)
相比Waymo的成功,谷歌眼镜虽然在全球范围都获得了大量的曝光,但因为产品定位的偏差,以及AR技术还不够完善,导致这款产品最终没有大面积普及。但在某些特定领域,谷歌眼镜依旧发挥着不错的作用。
(谷歌眼镜Wifi连接半自动步枪,不露头即可击杀目标)
实际这个产品的失败,更多是因为“早产”。
谷歌眼镜研发成功后,并没有针对大众市场进行优化,它更像是极客的玩具,或者是开发者的工具。但因外界对这个眼镜太期待了,谷歌创始人布林决定提前针对产品进行宣传,而对市场表现的过于乐观,最终加速了它的死亡。
不过项目负责人也表示,这只是一个原型,待VR技术成熟后它还会重新归来。
(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 · 布林(Sergey Brin),现在谷歌眼镜并没有消失,作为开发者的工具,谷歌的研发人员几乎人手一个。)
显然,谷歌眼镜的失败是因为他们没有把科学项目以一种系统的方式变成企业产品,因此导致产品定位出现了问题。
但这里是 X 实验室,失败几乎是最常见的事情。
紧接着,他们用极快的速度吸取失败经验,第一时间成立 Foundry 部门,并由一名谷歌老兵 Obi Felten 负责,她的职责就是将科幻般的技术变成现实世界中的产品和商业。
(X 实验室产品管理总监 Obi Felten)
随后的几年,大量成功项目开从 X 实验室走出来,其中就有2014年启动的谷歌无人机项目(Project wing)。
跟其他无人机企业相同,这个项目的定位就是解决配送效率的问题。
除了骚气十足的造型,谷歌 Wing 最大的亮点就是垂直起落,横向飞行,且智能化程度极高。它可以自行完成快递投放等任务,不需要过多人工操控,在任务空档期还能空中盘旋待命。
这款无人机的配送效率是传统运输方式的22倍。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试点,并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正式投入了运营。
无论智能眼镜、无人机还是无人驾驶,我们今天看这些技术似乎已经不新鲜了,但在5年前,甚至10年前,能提出这些想法并敢于付诸行动的公司有几家呢?
更何况,谷歌 X 实验室成立的初衷,并不是解决谷歌的问题。
一个很好的例子,目前全球有将近 60% 的人口还无法连上互联网,因为这 43 亿人大多数都住在偏远地区,基站建设周期长,难度大。
2013年6月谷歌宣布推出谷歌气球(Project Loon),希望利用“Wi-Fi热气球”为农村、偏远及贫困地区提供廉价的互联网服务。
(Loon 项目的联合创始人 Rich DeVaul)
这项目绝对可以算 X 实验室的脑洞代表作,但刚提出来的时候,航空航天、飞行器制造等各个相关领域的专家,不少人都说过类似“这项目能成我直播吃翔”的话。
但人家最后还真成了,而且都开始卖钱了。
谷歌气球分为内外两个气囊,提前充好的氦气可以让它们飞达平流层,同时通过远程控制“内气囊”给外气囊充入空气或者氦气,来控制气球的升降。
气球上携带了一个15公斤的箱子,上面配备了太阳能电池板,仅需4个小时就可以完成充电,箱子里是一台可远程操控的电脑,还有互联网通讯装置。
气球升空到达规定高度后,单个气球就可以为直径40公里的地面提供网络,这几乎相当于国内三线城市主城区的大小了,且网速能达到3G的水平。
气球完成任务或需要检修时,可以通过缓慢放气来降落,同时也配备了降落伞以应对紧急状况。
(2015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谷歌气球评为年度10大突破技术之一。)
2017年波多黎各发生飓风后,美国电信运营商利用谷歌气球,向当地逾25万人提供了网络服务。
截至目前,谷歌气球已经成功从 X 实验室独立并成立子公司 Loon,除了灾后通信重建,这个直径15米带着Wifi的气球已经陆续为波多黎各、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多个国家的超过百万人提供了基本的互联网连接服务。
虽然这些项目看起来像是造福人类,也毫无规律可循,但谷歌既没义务,也没那么多钱为全世界做慈善。为了合理利用资源,X实验室的创意想要立项,都要满足三个原则:
一、必须解决一个宏大的问题;
二、必须提出一个变革性的解决方案;
三、必须采用一种相对可行的技术。
这并不是什么约束,更像是赋予这些创意一个立足点。换句话说,只要不是过于轻浮浅薄、无足轻重或者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否则任何一个创意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谷歌。
比如“LiftWare”,专门为帕金森症病人做的防抖智能勺。
勺子内置传感器可检测用户手臂的震颤,对手持物体进行稳定处理。这是2013年研发的产品,目前在世界各地都能买到。
还有“Smart Contact Lens”,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智能隐形眼镜。
眼镜里的芯片、传感器和天线,可以通过泪液中的葡萄糖来分析血糖水平。当检测出低血糖时,会通过内置的微型LED灯向患者发出警报。
产生这些创意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在实验室创立初期的一次对话中,实验室掌门人泰勒问佩奇:
“X 实验室是一个研究中心吗?”
“不是,听起来太乏味了。”
“那它是一个创业公司孵化器吗?”
“也不是。”
最后泰勒问,“那我们说的是像登月那样的梦想吗?”佩奇回答,“没错!就是这个。”
也正是因为这段对话,X 实验室有了“登月工厂”这个名字,与其角色类似的微软研究院、贝尔实验室、IBM研究中心等组织,在业内也都称为“登月工厂”。
换句话讲,X 实验室花着谷歌赚来的钱,享受着谷歌的所有资源,却不负责谷歌的任何事情,只需要创造像登月一样的梦想。
之后,泰勒自己也将 X 实验室比作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厂:一个没有限制,没有KPI,不受世俗判断标准影响的神奇工厂。
也正是因为没有所谓的“结果导向”,即使一些创意最终没能走出实验室,但研究也不会终止,未来的某一天有了新的技术突破,这些项目依然会卷土重来,除了谷歌眼镜还有很多:
风筝发电:将风力涡轮和模型飞机合二为一,发电能力是传统风力涡轮的4倍。
“Project Ara”:为了减少电子垃圾,发明了哪里坏了换哪里的模块化手机。
看起来这些项目似乎都有非常严密的产品逻辑,但却没有进行下去。泰勒曾给员工讲过一个故事似乎能给出答案:
“要让一只猴子站在10英尺高的底座上,背诵莎士比亚的文章,该如何开始?”
许多投资人和决策者都会选择先从建造底座开始,但泰勒却说这是最糟糕的选择。
“任何人都可以建设底座,但是所有的风险和极端的挑战其实来源于如何训练那只猴子。”
所以在 X 实验室,从来不以失败为耻,因为他们面对每一个创意都会说:MonkeyFirst——先做最难的事情。
2015年,谷歌将这栋占地50万平方英尺(46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买了下来,内部改造成了那几年最流行的工业风格,供 X 实验室永久使用。
也是2015年,X 实验室营业亏损40亿,未来可能会更高。
但在这里,你可以听到 Project Wing 在空中发出的嗡嗡声,也可以偶尔看到 Waymo 无人车在停车场里巡视...
因为比起赚钱,让这里发生的每个瞬间都能影响世界,对谷歌 X 实验室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转载于「创业最前线」旗下「科技最前线」原创出品。